一条“既带动村民致富,又弘扬传统文化”的乡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成都逐渐形成
/点位/
道明竹艺村
崇州市道明镇
成都平原中坐落着许多川西林盘,那些川西建筑风格的精致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耕地等等自然交织交融,自成一派天人合一的美景。但是有一处林盘更显得与众不同些。那确凿无疑是个村落,但从空中俯瞰,几乎见不到农家建筑的痕迹,只见得到绿树翠竹之间,精巧点缀其中的“竹篮”、“草帽”。这里就是位于崇州市道明镇的竹艺村。
5月26日上午,成都市各级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崇州实地调研乡村绿道和川西林盘建设情况。竹艺村,就是其中一个点位。
“天人一体”设计登上国际舞台
“竹里”,如今成为了竹艺村一座高颜值建筑的名字。竹里是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袁烽设计,从上方俯瞰,形状像数学符号“∞”。回归平地,除了它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更令人称赞的创意,是其巧妙地融合了当地的竹编特色。整个建筑的外墙、内里,通通与天然竹木结合。连内饰,桌椅,都是竹编特色,整个建筑既像竹林里点缀的精致草帽,又极富现代与古典融合的中式美感。
墙外,是青翠竹林和林间小径,伴着村落的鸟啼与青烟,“竹里”与这里的一切,浑然一体。
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于2018年5月26日-11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展出。“竹里”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此时,已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竹子编织的村庄细节之处皆艺术
其实竹艺村并不是一个行政村,它指的是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九、十一、十三组所在区域,共86户村民。
遵生小院、三径书院、闲来酒馆、青旅无间、竹编博物馆……这一系列根据原有农家院落改造而成的功能区,不仅清新文艺,且在建筑的包装设计上,处处运用了“竹”的细节。竹篱、竹墙、竹灯、竹窗等等元素,让所到之处的建筑,各个都能与自然相融,与“竹艺”相融。
再来到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第五空间”,这里原本是要作为提升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但该村党支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仅仅打造一个卫生间是不够的,需要将建筑的功能复杂化。于是,第五空间如今除了是干净、现代化的的公共卫生间,还承载了村民们收取包裹、金融终端服务,以及活动交流中心等种种功能。
如今,竹艺村已成为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诞生的一个范例。不仅村庄美,人人懂审美,更开拓了多项产业。尤其是与传统竹编工艺相关的产业,既带动了村民致富,又弘扬了当地传统文化,发展了当地传承已久的手工艺。比如“丁知竹”竹编工坊,不仅展示着竹编手工技艺传承人丁志云及其家人的手工艺品,还肩负传承和发扬的重任,为各界愿意学习体验竹编工艺的爱好者们提供培训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