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20余盲童走进这场特别的展览

8月10日,“不问不知—博物馆里的为什么?”互动体验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开幕
“圆圆的。妈妈,我摸到了,它是圆的!”
“它差不多有到我肩这里这么高,那它古时候是做什么用的呢?”8月10日上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的展厅里,孩子们激动和好奇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
这是一群盲童,此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场特别的展览——“不问不知—博物馆里的为什么?”互动体验展。
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品是怎么来的?平时不常见到的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些展厅故意不怎么开灯、黑黢黢的?盲人等残障人士可以参观博物馆吗?……面对这些问题,即便是已经去过无数次各种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文博铁粉,可能也未必能一口气回答上来。

孩子们“读”盲文展签参观展览
“我们这次展览就是希望为大家回答这些同博物馆与观众互动议题而设计的。”8月10日上午,在展厅里本次“不问不知—博物馆里的为什么?”互动体验展的策展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教育员喻子曦这样跟记者说。
在喻子曦的带领下,记者和20余名盲童一起率先走进了本次展览。“这些孩子都是来参加我们和重庆市盲人协会携手举办‘有爱无碍·守护未来’盲童无障碍夏令营的。”喻子曦说,他们成为首批观众也是因为他们和展览中设计的“无障碍展线实验”息息相关。

孩子们“读”盲文展签参观展览
据介绍,本次展览一共分为“观众的为什么?”“怎么在博物馆里问为什么?”“博物馆的为什么?”和“还有哪些为什么?”四大特色单元。这其中又包含了“热门问题回复实验”“展柜高度实验”“灯光对比实验”等十个实验,通过不断地回答各种观众参观博物馆遇到的问题,来让更多的观众进一步“读懂”博物馆,明白如何更好地参观各种展览。
现场呈现的十个实验中“无障碍展现实验”被放在了第一位。“这也是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在喻子曦和教育员的陪伴下, 20余名盲童很快便走进了一场无障碍文化之旅。

孩子们触摸文物复制品感知其具体的形状
在展厅里,战国青铜虎纽錞于、战国错银铜壶、战国金银错犀牛铜带钩、南宋金腰带、唐越窑青瓷唾壶、战国蟠螭纹提梁带盖铜壶等文物都被复制了出来,并配上了盲文。“现在在你面前的一块一块的这些东西,都是金的。来,你摸摸看,上面这些凹凸不平的都是花纹,把它们串起来就是一条金腰带。它的文物原件是南宋时期的哦。”在教育员和志愿者的指引下,孩子们仔细地触摸着一件件文物的复制品,同时“阅读”一旁的盲文,惊喜声和赞叹声不时传来。
“这是我第一次摸到这些文物(复制品),有很新奇的感觉。”今年11岁的游渝童在参观结束后不仅笑着跟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感受,同时还对展览提出了自己的小意见,“盲文只介绍了这些文物的基本信息,我觉得如果可以再多一些它的故事就好了。”
有观众提意见,这正好是策展人喻子曦想看到的。
“我关注、研究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有很多年了。”喻子曦说,这次展览一方面是想告诉广大观众博物馆是如何注重不同观众需求的,同时也希望跟大家科普一些和博物馆本身的知识。“问题是整个展览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喻子曦说,像其中的“热门问题回复实验”对应的问题均来自各大搜索引擎的博物馆检索榜单。

孩子们触摸文物复制品感知其具体的形状
比如,本文前述提到的“为什么有些展厅故意不怎么开灯、黑黢黢的?”在展览中就通过不同类型的展品来告诉观众,像织绣品,彩绘陶(石)器,绘画,染色皮革,纸质物品和动物标本都对光特别敏感,照度标准要小于等于50lx(照度国际单位,勒克斯)。
在喻子曦看来,本次展览可以告诉观众更多可能平时未曾注意到的、隐藏在博物馆角落里的“为什么”,向大家科普更多博物馆的功能,也是对公众文化需求的一次积极响应。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前往南岸区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免费预约参观。 

相关产品

评论